首页

南一女s婉慈

时间:2025-05-25 12:37:49 作者:探访贵州黄平重安“三朝桥” 浏览量:30557

  文/夏宾

  中国央行最新金融数据正式公布:截至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3.31万亿元,同比增长6.3%,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2%,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前7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53万亿元……

  权威人士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7月金融总量增长基本稳定,月末增速与上月基本相当,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高于上半年名义GDP增速(5%)约3.2个百分点,保持合理增长,反映金融持续发力支持实体经济。

  钱从哪来?

  金融总量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总体保持合理增长。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有效需求不足和治理资金空转,金融总量增长整体“减速提质”。

  值得注意的是,从最新金融数据来看,融资方式有新特点。

  一方面,直接融资加速发展。7月企业债券净融资约1600亿元,同比多约310亿元。业内专家认为,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城投债务融资规模整体收缩的背景下,这个结果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说明一些企业通过发债替代了贷款。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快速发展,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更为通畅,也更好与经济向轻型化转型相适配。

  此外,7月中国政府债券净融资约7000亿元,同比多约2900亿元,有力支撑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近期专项债加快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和使用也在加速落地。

  另一方面,票据融资增长较多。业内专家分析称,应看到,表内票据是贷款的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在满足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要求下,票据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中小企业利用票据从银行进行贴现,与从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是一样的。

  特别是在有效融资需求不足时,银行短期内要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而项目储备不足,通过加大票据直贴、转贴力度,将代表企业信用的未贴现票据转化为代表银行信用的表内票据融资,对企业也实实在在地提供了资金支持。

  上述专家也提到,随着票据利率下行,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融资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也可激发融资需求。

  投向哪去?

  今年以来,中国央行持续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发力,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力度保持稳固。

  由此,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力度稳固,信贷结构继续优化。从信贷结构看,支持“五篇大文章”的金融服务持续提升。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事实上,信贷资源正在更多地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具体而言,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5%;“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4.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7%。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但业内专家也提醒,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上高度依赖于信贷资金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贷款“大块头”逐渐调整,反映到信贷数据上是不增长甚至收缩,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新动能领域贷款需求短期内难以完全接续,补不上传统领域贷款下降形成的“坑”,导致信贷增长出现波动。

  随着经济逐步恢复良性循环,有效融资需求也将回升。业内专家认为,前期政策效果还在逐步显现,将带动有效需求复苏回升。未来经济政策着力点将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随着消费恢复,经济循环会更加顺畅,也将创造出新的有效融资需求。

  “挤水分”效果仍在显现

  在权威人士看来,短期而言,金融数据挤水分对总量指标仍会产生影响。M2、M1等货币供应量指标增速今年以来有所放缓,有相当程度上是受此因素影响,部分虚增的存贷款挤掉后,金融数据会出现一定回落。

  尤其是考虑到前期企业活期存款中,有一部分通过手工补息获取了相对高些的收益,这些行为规范后,企业活期存款出现下降,有些还在逐步向理财转化,这方面的影响会持续显现,导致近几个月M1持续回落。

  同时,“挤水分”促进金融总量数据更真更实。权威人士称,过去一段时期,企业债务增长中有一部分资金存在空转,企业贷款后直接转化为存款,并没有拉动投资及作用于实体经济。在金融管理部门对这些行为规范后,存款收益和预期投资回报率的比价关系发生变化,套利空间消失,部分企业资金腾挪出来扩大投资、增加研发投入等,未来会更有利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某制药企业反映,在规范手工补息后,该企业将存在某大行2亿元存款提取出来用于新建生产车间、购买相关设备以扩大再生产。

  “挤水分”还有利于金融经济的良性互动。业内专家认为,金融数据“挤水分”也有助于解开企业账款拖欠“连环套”,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更好满足经营主体有效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水平。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小快灵”立法显“大身手”【国务院适应新形势一揽子修改废止二十一部行政法规】

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台湾学生许云韶现场朗诵了李白的诗作《长干行·其一》。她表示,诗词就像浓缩咖啡一样精致香醇,总是在短而精的句子里流淌出中华文化的千年底蕴。这次在奉节看到了白帝城的文化底蕴、瞿塘峡的雄奇险峻,感觉曾在书本中学习的知识具象化呈现在眼前。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闭幕会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日内瓦3月15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15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5届会议发言,宣介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成就,阐述中方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

中方:菲方死守裁决结果不放,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展望未来,许正宇表示,香港将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探索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新机遇,推动总部经济发展,用好目前企业“出海”的巨大机遇,吸引更多重点企业在港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记者 刘世炯 让宝奎)

成都将设立“世园会签证服务专窗” 进一步提升消费国际化服务水平

20日晚至21日上午,大连市出现小到中雪和大风天气,大连市公安交警部门迅速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加强路面巡防,通过鸣笛、喊话等方式,提醒市民行车安全,及时播撒融雪剂,全力救助受困车辆,引导车辆安全有序通行,最大限度降低恶劣天气影响。

暴风雨侵袭美国西海岸致多人遇难

调查发现,84.86%的全球受访者认为,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在全球市场依然存在巨大需求和潜力,“过剩”的说法无从谈起。此外,86.05%的受访者认为产能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适度的产大于需有利于充分竞争和优胜劣汰。调查中,85.71%的受访者认为,加速技术革新和充分激发市场竞争是推动新能源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此外,高达88.46%的受访者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加强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